丝路研究从翻译学术名篇开始

在一带一路大形势下,国内几乎每个学科都深感需要和国际学界接轨,急需翻译学术名篇。只有如此,视野远了,丝路大业才能振兴。

2017-05-02
“范雨素们”和他们的老师

在范雨素的心中,皮村工人之家文学小组的“慧瑜老师”是对她影响很大的人,教会她读书、写作。其实,不仅是范雨素,她所在的皮村工友之家文学小组还有很多人用一支笔写着自己的悲喜。今天,人民网记者带你走近张慧瑜,带你认识“范雨素们”和他们的老师。

2017-04-28
余泽民获“匈牙利文化贡献奖”:翻译家是孤狼

余泽民在发表获奖感言中说:“翻译家是孤狼,很少站在大庭广众之下,事实上,很少能获得应有的关注。不管怎么说,我心安理得地接受此奖,因为我确实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奉献给了文学翻译,并在匈牙利文学中找到了一个属于我自己的王国。”

2017-04-28
对话吴兴国:将西方经典融入最精致的东方

京剧科班出身的吴兴国,从30年前就开始用“出走”的方式直面戏曲式微。《欲望城国》是他创立剧团的第一个戏,剧本脱胎于莎士比亚剧作《麦克白》,里面的角色唱念做打,舞台则纳入了现代剧场手段。

2017-04-28
文学理论家张炯访谈:开阔文化视野 推进批评创新

“我们的民族有着旺盛的文化创造力。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就建立在对文化传统的认识上。对于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怎么样坚持文化自信,值得不断思索。”

2017-04-27